摘要:2015年5月18日,历时八年之久的龚如心遗产案件落下帷幕,再观其中所涉及的有关遗嘱的法律问题引人深思,本文从法律视角解读了遗嘱效力认定及付诸执行的相关问题。
作者:赵宁宁、吴慧萍
素有香港“小甜甜”之称的龚如心曾身居亚洲女首富,从幕后到任职华懋集团主席,龚如心的一生似乎充满了传奇色彩。相比她在商界的奋斗史,其近千亿港元遗产的归属问题更加惹人瞩目。两份遗嘱难辨真伪?小甜甜寄情风水师?剪不断,理还乱的人物关系为案件增添了浓厚的八卦气息,不胫成为街头巷尾的趣闻。难怪曾有人感叹:“这次遗产争夺简直就像一场肥皂剧,其细节甚至比电影还令人匪夷所思。”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在昨日,这场历时八年之久的遗产之争终于落下帷幕——2002年“小甜甜”所立遗嘱合法有效,“绯闻男友”风水师陈振聪因伪造遗嘱于2013年锒铛入狱12年,华懋慈善基金于2015年被裁定为遗产“信托人”。830亿港元遗产归属尘埃落定,而其中所涉及的有关遗嘱的法律问题却引人深思。
遗嘱辨真伪,笔迹难鉴定
在影视剧中经常会出现“手持遗嘱难辨真假”的桥段,而这一幕也从荧屏照进了现实生活。在遗嘱继承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各持一份遗嘱要求确权,又或是对遗嘱真伪提出质疑的现象时有发生。若当真陷入遗嘱真伪难辨的困境,又该如何处理?
目前司法实践中,笔迹鉴定在一定程度上着实可以化解真假难题;但不得不提的是,笔迹鉴定也非万能。由于笔迹鉴定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在委托鉴定之前需要收集笔迹样本,同时采样还需要符合鉴定条件、提供能够与检材进行相互比对的样本材料,毕竟鉴定结论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案件的最终结果。所以在实务中难免会存在样本材料不全、样本不具备比对条件等状况,致使遗嘱无法进行鉴定。
若是真遗嘱,还需再甄别
就龚如心遗产案件而言,2002年所立遗嘱虽仅有两页内容,却令人动容。该遗嘱主要内容包括:其一,龚如心把所有遗产全部拔归“华懋慈善基金有限公司”;其二,希望交托由联合国秘书长、中国政府总理和香港特区政府首长共同监管,继续基金原有项目,设立中国的类似诺贝尔奖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奖金和基金;其三,发展“华懋集团”并将部分盈利用作慈善事业;其四,照顾王德辉家族的成员,包括其父母、弟妹及子女的教育,帮助“华懋集团”的同事及子女。历经真假遗嘱风波后,2002年所立遗嘱再遇现实难题——“华懋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法律地位是遗产受益人,还是遗产执行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龚如心所立遗嘱未曾咨询专业律师,全文内容虽均为龚如心真实意思表示,但是在措辞上“拔归”一词却未能进一步判断出“华懋慈善基金有限公司”的法律地位;另一方面,遗嘱内容过于笼统,有关遗产分配、受益人等细节未予以落实,提及的监管机构又过于天马行空,造成了执行遗嘱及监管执行的法律漏洞。
除了现实版的“豪门遗产争夺”外,生活中也不乏真实遗嘱无法落实的情况,例如遗嘱处分了他人财产,该部分将被认定无效;又或是遗产分割时未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显然,发生遗嘱继承纠纷时,即使是一份真实的遗嘱,倘若不具备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或是有悖于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很有可能使死者的遗愿付诸流水。
中国涉外家事网提醒您:尊重原创版权,转发请标明作品来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