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族财富能否顺利交接取决于家族对财富价值观的认定——是掌控利用财富?还是被财富所用?本文以中西方不同理念下财富传承为视角,探寻家族财富传承的有效途径。
中西理念下的家族财富传承色彩
——访私人银行家 颜怀江
在后代接班的话题上,中国富豪普遍面临着一些困惑,有钱未必一定是好事,只有有能力驾驭财富,财富对你来说才是有价值的,如果无法驾驭财富,还有可能招致家破人亡。因此能否成功顺利接班的关键不在于这个大家族自身财富的多寡,而是要看这个家族对财富价值观的认定,也就是说他是掌控利用财富,还是被财富所用。
架构:家族传承轮廓
一般来说,目前阶段的家族传承大多以家族企业为中心,但作为为其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金融业者来看一个大家族的传承,他们更希望这个家族有自己的家规,或者说“家族宪法”。其实,企业只是家族支撑和延续的一个动力,但是家族要长久的维持下去,不见得是纯粹经营家族企业了,在第二代、三代之后,有很多家族成员可能会因为没有能力或者没兴趣去经营这个企业,可是这个庞大家族还得生活过日子,还要持续繁衍下去。
很多家族的发家是来自于家族企业的壮大,但是整个家族的传承重担不应都绑缚在这个家族企业上,尤其最不可忽视的应该是家族精神的传承,这需要家族最原始的创办人、第一代好好来思考。第一代和第二代家族成员人数还相对较少,比较容易达成共识,另外家族的财富主要是第一代、二代创造出来的,所以家族规制基本上也由他们说了算。到了第三代、四代甚至更远的后辈,大部分一出生就有了一笔可观的财富,谁也不会去管谁,谁也管不了谁,到时候再去谈这些问题就会产生很多分歧。所以对整个家族的管理要考虑到每个成员的想法跟他未来的发展。如果一个家族在最初没有建立起很明确的家族传承精神的话,到最后也往往会因为家族企业的消灭而分崩离析了。家族传承的精神恰恰是一种凝聚力的体现,在一个共同的信念上实现家族的延续。
当然不可讳言的是,财务上的力量是支持家族延续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应该说在第一代、第二代创造出财富之后,后人要能够善用财富,他们并不是单纯的财富拥有者,更是财富的管理者。比如说一个大家族的账本到底是各管各的还是有一个人来统管?这个人的管理能力大家认不认同?这些都是问题。所以说私人银行最高端的服务就是要帮助财富家族整理一个家族办公室的架构,在此之下把家族财富的管理权跟财富的拥有权、受益权进行分离。最简单的例子,像我们自己做投资跟我们帮别人投资,这其中的心态一定是不一样的,自己投资比较容易患得患失,但是帮人家投资基本上会客观、保守一点,所以自己管理自己的资产是容易发散的,这是主客观的问题;另外,要管理这笔庞大的家族资产,必须达到专业水准,家族资产里面可能包括散布在全球的动产、不动产、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甚至后代新的家族成员加入了不同国籍,也会产生各个国籍的法律制度问题。所以一个家族可能繁衍成一个小的联合国,整个家族的财富就会面临不同国家的很多法律风险与税务风险,如果没有专业人士帮忙打理,很难能够顾得到方方面面。有没有家族成员自己管理得很好的呢?也是有的,但是一定要确保家族之中有这种能力的人来做,所以很多家族也会派富二代、富三代到大的金融机构里来,希望他们在财务方面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去管理家族的资产。
中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财不外露,即使是家族内部成员也不见得对整个家族的资产十分了解。其实,一个家族几乎不可能每一代都能出现优秀能干的人来胜任家族企业的管理和家族财富的传承,很多家族“富不过三代”的主要原因也就在这里。所以东西方的差别在于,亚洲家族内部的财富管理权跟财富拥有权是统一的,就像中国党政军一体的模式。但在欧美,有很多家族都延续上百年,因为西方人更加相信专业,他觉得可以去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像家族管理这些专业的内容如果自己搞不懂就找专业的人来做。在亚洲,香港李锦记家族堪称东方家族传承的典范,其在概念、管理、策略上明确区分“家族企业”与“家族事业”的差别,或许正是这个长寿家族繁衍至今的秘诀。
大环境方面,中国目前刚开始接触信托制度,但是市场上的信托都还属于投资产品,不是家族信托的概念。绝大多数的中国富一代对于一些东西尤其是钱财,很难做到完全相信别人。在中国很传统的想法就是有钱人是老大,一种“钱是我的,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心态;更何况这些钱是他们自己辛辛苦苦一个子一个子拼出来的,他会更加珍惜对这笔财富的掌控权。如果这些财富脱离了他的掌控,他就会有不安全感,这需要制度上的改变来消除他们的担心和疑虑。要让中国富人真正完全接受家族信托在财富受益权、管理权、所有权的“三权分立”的概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外,由于现在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富二代几乎没有兄弟姐妹争家产的状况,如果家族中的单传子女都过早离世,那家产会变成谁的呢?很可能跑到儿媳妇或女婿等外姓家族里去了。此外还有很多原因,如政策风险,中国富豪的资产大部分在国内,国外的信托机构不太好管理其国内的资产,现在的难点就在这里。单就不动产而言,国内居民对不动产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坦白讲如果政府说收走就收走了。国内信托工具在实际的应用上和国外相比还是有落差,但就观念层面来看是绝对可以处理的,因为伴随着移民热潮中国富豪在海外也逐步积累了丰厚的财富,这部分海外资产可以得到很好的打理。
体系:“三权分立”学说
在西方,祖先留下来的财富,后代子孙只享有受益权,财富的管理权在专业机构团队,而其法律上的拥有权通常是一个信托。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除了为避免可能产生的各种利益纠纷,更重要的是可以节省财富转移的“成本”。财富所有权的移转无外乎三种状况:买卖、赠与和继承,在转移的过程中会牵涉到很高的税负与费用,世界很多国家的遗产税是50% 左右甚至更高,如果后代家族成员没有其他收入,这个家族的财富传到第三四代就被税收给征没了。但如果家族第一代把财富放在一个永续的主体上,就不会产生移转的成本问题了,比如说一个家族成员需要买一套房子,他有两种选择:以个人名义去买或者以他的家族信托名义去买。人一定有灭亡的时候,如果这个房子不出售,就一定会面临继承的问题,继承就要被征遗产税;但如果是在信托名下购买,财产的所有权由信托持有,就免去继承与遗产税的问题,作为家族信托的受益人,家族成员同样可以享受家族财富所带来的好处。
另外一种情况,如果说财富拥有权在家族成员个人身上,同时在全世界十几个国家都有不动产,在第一代死后,家族第二代可能要跑十几个国家去办理继承手续,甚至有些家族纷争还要打官司,很崩溃。如果老爸死了,子女全部反目成仇,不仅财产可能拿不到,更会对家族传承造成非常大的障碍。但是在亚洲很多国家,老人普遍避讳去谈身后事,其实这还是社会接受度的问题。现在除了中国大陆以外,新加坡、香港、台湾、日本等地区的接受度普遍较高,因为他们知道这是迟早会遇到的问题,不解决问题还在,只是把问题留给了下一代。
现在中国的富一代大多在50 岁,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没有像海外那么高,相对的法律制度也没有跟上来,所以问题看似不明显,但并不代表不存在。很多中国内地家族的财富管理权、拥有权和受益权都不分开,其实是有很多原因的,比如怕不公平产生争吵,“不患寡而患不均”,尤其面对非常大额的财产划分时;但殊不知若创造财富的第一代不把财产清楚的交代与分配,而留给第二代成员自己处理,更会发生矛盾与纠纷。将受益权单独划分出来是因为让家族成员做到“没有比较就没有争吵”。举例来说,一位家族成员继承了一笔财富,他知道自己的受益权,即在什么样的状况下、经过怎样的努力后可以取得多少家产,但并不清楚家族里其他人的受益情况,因为庞大家族体系的很多宗支都已经分散开来,或许有的成员早已移民国外。这样大家都会相安无事做着各自喜欢的事业。
在法律的架构之下,家族财富的拥有权是以信托这样一个资金承载体来体现的。家族后代成员为了保持自己的财富受益权,需要去履行一些家规和条款:例如在家族里哪些事不能做,做了哪些事会有多少受益权等等。在富一代去世以后,信托机构将对该家族的财产进行维持和运作了,一旦受益条件达到了,信托就会给办理了。不管家族的第一代已经离世多少年,家族信托的管理人都会依照他想要照顾整个家族后代的方式去运做、管理和传承家族财富。这样来理解信托就很简单了——家族财富的创造者,用信托理念委托专业机构作为家族财产的实际法律拥有者,以保障家族成员的受益权,而管理权可以是家族成员、信托机构、私人银行、或是专业资产管理机构等。
有了信托制度的保障,有些大的家族企业里,总经理甚至董事长职务都不是由家族成员来担任的,而是职业经理人,经理人赚钱给家族成员花。所以他们就要从市场上找到最好的经理人团队来经营公司,家族成员只要当好股东、拥有足够的股份、具有否决权就可以了。通过家族委员会或委派一个家族成员进驻公司,查看公司的运营理念是否符合家族的利益。公司经营产生的利润会流入家族的资金池——信托里,然后每一个家族成员将依照他的受益比例得到应有的收益,这样操作简单清晰,也避免了很多内部纠纷。
所以如果有的家族成员有能力去经营公司,他完全可以选择去当经理人,那么本来就属于经理人的激励、待遇、股票他也会得到,因为他比其他成员多了一项经营企业的才能,就可以得到相应的报酬。但是他的本质仍是这个家族的成员,如果他没有办法比职业经理人做的好,他也可以选择让贤,去找能做得更好的人,赚到的钱也还是他的。
相比之下,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任劳任怨、事必躬亲的精神体现的更为明显和强烈,中国许多富一代会认为自己能力很强、做得很好,说到底还是不愿分权、放权的思想体现。包括台湾在内的很多中国家族企业无法延续的很大一个原因,不是第二代没有能力做好公司管理,而是第一代没有给予第二代足够的空间去历练,没有让他们从小介入其中去学习和成长,到老一辈过世之后,第二代还跟不上,那怎么办呢?这个企业就散了。
教育:价值观的传承
后代接班几乎成为了国内富豪普遍面临的一个困惑,能否成功顺利接班的关键不在于这个大家族自身财富的多寡,而是要看这个家族对财富价值观的认定,也就是说他是掌控利用财富,还是被财富所用。其实财富只是拥有更好生活的一个媒介而已,但是也有很多人因为想要赚取更多的财富而丧失了家族的更大发展空间。另外,现在国内富二代对金钱普遍的价值观并不正确,这些财富对他们而言来的太快太容易,其实他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驾驭,就会对所谓的财富价值观产生偏差。
财富要传承下去,对子女的价值观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其实有些富豪之所以能把子女教育的很好,他们的富二代身上看不出骄纵之气,这说明他的家教做得好,因为家长有一个中心思想,要把他的儿女教育到这个方向上。如果富二代的父母不管不问,自己也不以身作则,对金钱随意挥霍,那么他也不会教好小孩的。中国传统观念里很避讳去谈“钱”,所以对于财富价值观这方面的教育,小时候在家里父母可能不会或者很少讲,学校也没有这样的课程去教学生怎样适当的用钱管钱,所以小孩就容易被很多不好的社会风气给浸染了,比如说有个奢侈品牌的包就代表这人怎么样,所以有的女孩子宁肯花一年的积蓄去买一个LV 包。经济情况一般的人尚且如此,对富豪及其子女而言往往更无所谓,贵就好。如果现在第一代富人的思想逻辑就是这样,那么第二代的金钱观偏差会更大,就没有办法把家族财富很稳妥的传承下去。
只有合理价值观的家庭教育,才能形成家族传承的精神。纵观世界财富家族,但凡延续上百年的,绝对没有是以挥霍为目的的,当然并不是说他们的生活不豪华,而是他们会量入为出,拥有什么样等级的财富,就过什么等级的生活。一般的富豪不可能去过那种超级富豪的生活,身价一亿的人如果非要买一架私人飞机,那他也许就破产了。因此,每一个等级的富人都有相应的生活方式跟家族理念,以及事业传承的道理,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家族财富价值观的教育。
但有意思的是,这类父母在传授给儿女关于钱财的理念时,并不见得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他们之间还牵涉到直接的财务关系:一个是给的一方,一个是收的一方。如果父母认为某些东西不适合孩子,反倒可能被误以为其吝啬,因此作为参与双方的两代人如何做好观念的沟通同时避免矛盾冲突,也是需要慎重思考的。国际上很多大型金融机构就很注重在富二代或者企业家二代三代的理财观教育方面投入很大精力去做。把专业系统的子女教育安排给一个客观的第三方专业机构,这样富一代也会更加放心和舒适,以免因教不来或教育过程中的吵架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像现在很多银行举办的理财夏令营,从小学阶段的富人子女就开始参与相关活动了。而金融机构也乐意做这样一个事情,因为他们希望跟客户及其家族保持更长远的关系。所以当第一代富人愿意把小孩教给这些专业机构,代表了他的信任;金融机构则一方面教授小孩正确的财富观念,另外也可以借机跟财富家族的第二代建立关系;同时他们也会进行一些植入性行销,像打广告一样推介银行品牌。
私人银行提供的“二代夏令营”,除了背负着对富二代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为不同家族的二代之间建立关系并长久维持、让家族资产的接班人了解金融机构的角色等功能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让这些富二代拥有一个门当户对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私人银行可以去设计一些活动,例如把接近同龄的孩子放在同一个圈子里,在夏令营的一个月里进行各种学习、实习、案例的互动,通过这个过程中彼此的影响建立起朴素深厚的“革命情感”。此后这些二代们在未来创业或拓展事业时,这个圈子将是一个很好的人脉资源。当背景、教育或价值观相当的家族圈子在一起,往往更容易产生交集,在未来若能成为亲家,双方家族也不会有太多的距离感,因为财富家族的婚姻绝对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
具体到富人子女成长历程中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从小对自己负责,要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赚得想要的东西,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却并不容易。谁都希望小孩吃好、睡好、穿好,一般家庭里的父母都不舍过于要求子女,更何况在富裕家庭里。要父母亲忍得住,又要让小孩受得了,在一个富足的家庭环境里,培养小孩真正的独立自主意识是很难的。尤其很多富一代早年都是从贫穷困苦中过来,他们会想到用金钱和物质弥补、满足后代,这也是正常的人性表现,所以富二代的金钱观更难建立。父母的表率作用也很重要,作为成年人的富一代会有自己的思考和原则,但小孩子没有判断能力,他们只是第一代的翻版,他看到自己的父母铺张浪费,他也自然而然地这样去做了。一桌十道菜,吃不完就倒掉,在他看来可能觉得很正常,是因为他从来没有看到过那种贫困家庭十个人吃一道菜的情景。对于子女,富人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告诫,让他们关注世界上还有很多平凡的人,对于自身现在所拥有的,对父辈的努力要心存感激和珍惜。
可以说,在家族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价值观的培养是最难的。如果依靠家族内力没办法培养好,只有靠制度来修正,信托的出现就很自然了。
服务:私人银行管理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富人能够寻求的最得力且全面的财富帮手当属私人银行。针对财富家族的资产传承和家族企业经营权的交接,私人银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可参与的事情就有很多。对于一些有建立家族办公室需求的超级富豪来说,私人银行的前期准备工作就很庞杂,例如要先跟家族成员讲解家族治理,厘清每个人的权益跟义务,对于单纯的家族成员(Family members)、资产的拥有者(Ownership) 和企业经营者(Business) 这三类不同家族成员角色,私人银行要从三个不同角度去安排,像Family 对应着受益权,Ownership 是家族财富拥有权,Business 对应着企业经营和管理权。再例如有的家族要求外姓成员不能参与家族会议或者是不能进入家族企业。这些家规的制定花半年时间并不奇怪,当中要跟他们去做反复的沟通,从而变成一个可以执行的家族最高指导法则。然后私人银行会去协助家族进行咨询,家族议会、家族聚会等等的设立,这些是一个家族最核心的内容。
要着手建立一个家族管理办公室,就要先看整个家族的教育方案是什么、这个家族会有什么专案、家族下的多家企业要如何管理,其管理跟行程机制是什么等等。其实一个大家族就像一个大企业,这个企业里面的参与者都有着血缘关系,但是还是要把它当做一个庞大的企业来经营。当这个家族办公室的基本面建立起来后,信托雏形基本上也就出来了,它就会开始逐步掌控家族的运营,通过很多公司跟投资主体推动家族下各家企业在世界各地的运作。
接下来还需要成立一个家族委员会,对家族事业进行专案管理,如何利用管理财富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例如慈善,做慈善不是去世界各地随意撒钱,即使做慈善也要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口上,财富家族都希望通过慈善事业的运作获得社会的正面回馈,那么私人银行也要协助这个家族去参与具体的慈善运作。再者有的家族成员对艺术感兴趣,喜欢收藏艺术品,其家族也可以给予支持,接下来对艺术品的收藏、拍卖、预售、保存、估价,甚至是否建立博物馆等都需要私人银行提供咨询等服务支持。像UBS 的艺术品银行,就专门为资金雄厚的大客户提供相关服务。艺术品融资是否可以操作?该怎么操作?某个家族收藏了一幅价值两亿美金的毕加索画,正好近期需要一笔资金,他们就可以拿这个画当抵押品去融资。
在家族办公室真正运作起来后,私人银行还要不断引导客户对家族未来的思考和规划、企业跟财务的交棒,或者对某些家族成员个人利益和家族利益发生冲突时的解决途径,尤其在家族成员开支散叶、家族企业愈加庞大、家族资产分布全球等等情况下,面对这些复杂问题,私人银行该如何去协助家族管理者把这些观念理顺并进行整理。将来怎样测定新的家族资产配置、慈善事业的成效或者是一些特殊的投资方案,家族在全球的财富托管,巨额交易的管理,成立家族私募股权基金,帮助完成企业并购、酒庄购买和运作等等。在整体的家族架构下,几乎每项家族事业私人银行都可以参与其中,这里包含了很多很大的综合解决方案,也可以每部分单独拆出来进行运作。
坦白讲,私人银行等财富管理机构如果只一味帮客户赚更多的钱,而没有帮他们处理好后续的资产保全跟传承架构,那会让客户及其家人陷于一个危险的地步。一旦家族管理出现严重问题,家族传承的后路也就断掉了,当这个家族消亡了,我们还要再去找新的客户,就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应该秉承帮客户好好的把财富保存传承下去的理念,并实现客户家族财产从保全、传承、增值再保全的良性循环。但现在国内的财富管理概念绝大多数都只有增值,没有看到保全。
结语
中国的第一代富人是很辛苦的,他们很乐意倾听各方说法、收集全面的资讯,但却仍习惯或甘于自己动手去做。他们总会被很多金融机构包围着,跟他讲怎样投资如何管理,但他们依然坚持亲力亲为。这主要有几方面原因,第一个是他们对外界的不信任;第二个就是很多第一代富豪财产增长的来源不好深入去讲,他不希望让太多人知道自己太多;第三个方面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还年轻,脑袋很清楚,可以经得起折腾,所以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但是等他们到了60 岁的时候就不一定了。再加上中国的股市楼市都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循环,富人群体也容易在单边上涨的行情中陷入自我催眠。一旦在经济运行中压错赌注,很多富人的财富可能转眼消失,而只有在得到教训后有些人才会想到是不是应该有些改变,这样一来就将给新的制度创造了成长的空间。
(作者:李云洁;采访对象:颜怀江,瑞士某私人银行 副董事)